時間:2017-11-16 14:11 / 查看:338 / 回復:0
自從圖像理論家米歇爾在1992年宣稱了“圖像轉向”(pictorial turn)的到來,圖像轉向、眼球經濟、圖像時代、視覺文化時代的呼聲不絕于耳,人類的經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視覺性或更加視覺化。從衛星照片到人體內部的 ...
時間:2017-11-16 14:10 / 查看:284 / 回復:0
當代中國畫的發展中存在一種“唯技法論”的現象,也就是畫家對于技法的過度追求,將技法視為繪畫創作的目的。這類畫家將“技法”置于錯位的位置,同時也將“藝術”與“游戲”混為一談。毫無疑問,技法是中國畫創作的 ...
時間:2017-11-16 14:06 / 查看:273 / 回復:0
導語:行走項目是“常青藤計劃2017天津青年藝術周”力推的全新項目,邀請由康劍飛、郝青松、彥風帶領的三組創作團隊,與地域特性和城市發展效應結合進行半命題式的在地藝術行走,通過集體討論與靈感碰撞確定創作方向 ...
時間:2017-11-15 17:08 / 查看:435 / 回復:0
時間:2017-11-15 17:04 / 查看:558 / 回復:0
出目里利呂井Leroy W. Demery, Jr.,美籍日本人,出生于1954年。出目里利呂井是美國的一位教師(也有人說他是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專家學者)。改革開放初期,出目里利呂井曾于1980年和1983年兩次到中國,1980年,出目里 ...
時間:2017-11-9 12:32 / 查看:375 / 回復:0
以絲綢之路文物為主題的原創特展“長安絲路東西風”這些天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行,展出來自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館藏漢唐時期精品文物140件。 展覽分為“鑿空 ...
時間:2017-11-6 15:05 / 查看:376 / 回復:0
作為expormim的首套當代藤椅系列作品,oscar tusquets blanca設計的這套“fontal”一直是該品牌最受歡迎的系列作品。通過徹底的木制雕塑結構線條,加上簡單而質輕的設計形式滿足了其極具表現力的特點與魅力,最終成 ...
時間:2017-11-6 15:03 / 查看:301 / 回復:0
藝術品離開創作者后,就開始了一段社會人文的經歷和旅程。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精神產品,遇到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事件或不同的人,都可能影響到藝術品的價格。藝術品的價格取決于購買者的支付意愿,名義價值與實際成本 ...
時間:2017-11-6 14:30 / 查看:263 / 回復:0
1668年,羅斯皮里奧西家族在羅馬的一座教堂中舉辦了藝術作品展,展覽囊括了眾多老大師的繪畫,卻對當代藝術只字未提。這一舉動讓薩爾多瓦·羅薩頗為不滿,他認為展覽已故藝術家的作品是一種對財富的炫耀,這極大的損 ...
時間:2017-11-6 14:16 / 查看:238 / 回復:0
最近在臉書流傳著一段視頻,轉自英國電視臺拍攝的影片,關于當代藝術市場,里面用深入淺出的說段子方式,講了一回現今當代藝術市場里運作與交易的另一面,把平時不容易看明白的事,說得邏輯分明又快狠準。這是一個讓 ...
時間:2017-11-6 11:38 / 查看:209 / 回復:0
編者按:我國第一部文化金融藍皮書《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7)》已于今年春季正式發布,報告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集中了課題組對文化金融研究和實踐的基本觀點,重點對2016年中國文化金融發展現狀進行了綜合提 ...
時間:2017-11-1 14:58 / 查看:418 / 回復:0
今年夏天,卡塞爾又變得熱鬧非凡。從火車站一出來就看到排隊的人群等待著從一個集裝箱似的入口通往地下的文化火車站(KulturBahnhof),走在路上也滿是手持文獻展觀展地圖的游客。沿著中央臺階向下,弗里德里希廣場(Fr ...
時間:2017-11-1 14:48 / 查看:1033 / 回復:0
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如何走到現當代,是個一直備受關注的問題。1985年于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現代書法首展”,開啟 了 中國現代書法的轉型,然而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中,雖然形成了不少流派和風格,理論上也有過不少 ...
時間:2017-11-1 14:35 / 查看:620 / 回復:0
魯斯·瑙曼(Bruce Nauman)《對嘴 Lip Synch》,1969年,錄像對嘴:是馬克雷而非瑙曼瑙曼(Bruce Nauman,美國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對嘴》(Lip Synch, 1969),特寫藝術家上下顛倒的臉部影像,熒幕底端顯示他倒置的 ...
時間:2017-11-1 14:30 / 查看:595 / 回復:0
塞尚自畫像此中譯文及其所在的《意義與無意義》一書,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本文據伽利瑪出版社1996年版《意義與無意義》譯出。作為梅洛-龐蒂論畫名篇,該文的譯本較多,有必要稍微提及,一為表示感謝,二為供讀 ...